名师风范
 校友风采 
 名师风范 
 行业精英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人物 People >> 名师风范 >> 正文

笃志仁师|术业躬亲致斐然 德行律己亦流光——记数计学院张勤海教授
2017-10-10 18:22   审核人:

   九月的师大,空气中到处都是朝气蓬勃的味道。在这蓬勃朝气中,科学会堂静默地耸立着,他目睹了无数科研工作者的呕心沥血,也见证了他们夜以继日付出的汗水,他如一位年高德劭的老者,守候着师大这方沃土。张勤海的办公室,就在这栋静谧的科学会堂之内。爬上7楼,左转弯便到了他的办公室。走进办公室,跃入眼帘的是竖立在旁的黑板,旁边坐着一位伏案冥思的老者——他便是张勤海。

岁月匆匆,执着于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张勤海已在数学这条道路上奔波了近40个年头。这么多年来,别人看见的都是鲜花与荣光,看不见的是他背后的汗水与泪水。波折与艰辛早已染白了他的头发,岁月与往事早已爬上他的眼角,然而谈起数学,他的眼神中仍旧满是坚定,说到学生,他的眼神中流露着自豪。术业躬亲,他是一名学者;以德育人,他是一名师者;仁智兼备,是他的风范。  

 

攻坚克难,创不菲成就  

所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张勤海教授积点滴跬步以至今日千里,积涓涓细流汇成如今汪洋学海。  

1995年8月,张勤海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宾厄姆顿分校数学系进修深造。在美学习期间,他开始对著名群论学家B.Huppert、Doerk和 Hawkers等人提出的非可解群中一个长期以来悬而未决的公开问题进行攻关。由于可借鉴的前期成果少之又少,而所研究的问题难度系数又极高,在他人看来,这个问题几乎不可能解决。而此时,命运又给了张勤海重重一击,1997年6月,他的母亲突然逝世。外部环境的困难,内心世界的极度悲痛,一重又一重的压力使他一度想打退堂鼓立即回国。然而对科研事业的热衷以及强烈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使他咬紧牙关坚持了下来。  

为了解决这一公开问题,他几乎所有的周末都是在学校图书馆度过的。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克服语言障碍和身处异国他乡的孤独感等一系列困难之后,他终于以论文的形式在肯定方向上部分回答了这一国际数学界的难题。他的论文审稿人曾这样评价其研究成果:“你所获得的结果是对一个相当困难问题的介绍,相信许多群论学家会对此结果感兴趣”。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的研究成果随后很快被美国、德国两家国际知名杂志《Comm. Alg.》与《Arch.Math.》接受发表。  

人生在勤,不索何获。凭借自己的勤奋,仅仅用两年五个月的时间,张勤海便获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博士学位。当时,有人劝他留在美国工作,也有国内其它高校高薪聘请他,然而出国前就在山西师大工作的他深感国内科研工作与国外的差距,于是他毅然决定回国,并留在山西师大工作,为山西的教育与科研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张勤海的教学工作多而重,行政工作繁而杂,但他在教学任务圆满完成、行政工作关系理顺,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同时,仍然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牺牲节假日,在群论领域的一些公开问题上连续攻关,并获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他完全解决了上个世纪90年代群论学家V. S. Monakhov提出的“是否存在有限多个非交换单群G(除交代群以外)使得π(G)=π(H), 其中H是G的真子群”这样一个公开问题,为我国群论领域的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由于他在国内群论界的学术影响,2003年全国群论研讨会在山西师大召开,他在大会发言中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成果,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最近他又解决了被称为“Old problem”的A3群的分类问题。  

作为我校基础数学学科的第一学术带头人,他与其他学术带头人一道,团结协作,加强该学科的建设。在2000年硕士点评审中,以通讯评议全票通过,全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使该学科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多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我校数学学科梯队建设,建立了代数、方程、统计、人工智能4个梯队。他说,他今后将继续从事数学研究,为我校学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张勤海严谨求实的科研态度使他赢得了诸多荣誉。他的论文和项目获得国内以及山西省多项荣誉,他本人荣获“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山西省首届研究生教育优秀导师”等多项荣誉称号。除了上述荣誉之外,他还谢绝了如“全国优秀教师”等诸多他应得的荣誉。他谦虚地说:“做数学是应该的,搞科研是应该的,培养学生也是应该的,我所做的事情不需要褒奖,唯有保持一个平静的心态我才能更好地继续数学研究。”  

在出色完成自身科研事业的同时,他还带出了一个非常优秀的数学教育与科研团队。他的团队坚持每周进行两次学习研讨。提到自己的团队,他满脸自豪。他说“我对自己的团队非常满意,他们每一个人都很优秀,他们都真正的热爱数学,从不拿数学科研成果做争名夺利的工具。”在他的团队中,除北京大学毕业的曲海鹏之外,其余以安立坚为代表的五个人都是他自己的学生。其中6人都已拿过国家自然基金。他的团队的研究成果被著名群论学家Berkovich和Janko高度关注,在他们合著的p群专著中,专辟一节介绍山西师范大学p群学家的成果(A survey of some papers of the p-group theorists from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他期待着他的团队越来越优秀。  

无论是在学生时代,还是在任职期间,无论是个人,还是团队,对科研事业的执着与热爱是支撑他一路走来的信念。科研路漫漫,无论途中遍布多少荆棘,他留给我们的始终是一个坚定的背影。他说,未来,他将继续追寻真理,因为知识永无止境,追求真理的步伐永不停歇。

 

率先垂范,塑良好氛围  

滴水有沾润作用,但滴水须加入河海,才能成为波涛。张勤海就是如此水滴,而山西师范大学就是如此汪洋。1998年10月,张勤海担任师大科技处处长。自此,他身体力行,为营造全校良好的科研创新氛围不懈努力。  

张勤海坚信,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是搞好科研管理工作的关键。为了准确掌握当时学校的科研状况,他开展了详细的调查研究。通过走访老教师等基础性工作,他对全校的科研水平、研究状况、已有的优势和存在的问题有了较全面的了解。他说“当时,咱们学校的定位是教学型大学,绝大多数老师对搞科研有抵触情绪。”为强化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体现科学研究的严肃性、真实性,他带领科技处制定了几百场全校性的教师学术研究报告会制度以及面向学生的学术报告会制度,在全校营造了浓厚的研究氛围,教师们科学研究的紧迫感、成就感明显增强。在他的推动下,科技处先后修改出台了《山西师大科研工作量化条例》与《山西师大科研经费管理办法》等6个文件,这些文件对学校日常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之后,张勤海和其团队在狠抓制度落实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了有效贯彻。这些制度的落实,对全校震动很大,极大地调动了广大教师搞科研工作的积极性。在校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他的全力推动下,学校召开了学科建设规划大会,修订了《山西师大重点学科与学位建设实施办法2001-2005》,从政策上为学校的学科发展与科研管理工作理清了思路,指明了发展方向。

   

 

张勤海在科技处主持工作期间,我校的科研水平在整体上有了明显提高,广大教师的科研意识有了明显加强,全校的科研氛围逐渐浓厚,特别是全校教师论文发表的数量与级别,承担国家级课题的数量,都有了明显提高,重点学科建设也有了较大进步,硕士学位授权点的数量由之前的3个增长到16个。2004年在由科技部等部门联合组织完成的“中国高校综合竞争力评价报告”中,我校在486所高校的综合排名为145位,科技排名为85位,在山西省普通高校名列第二位。  

对于自己在担任科技处处长期间的工作成绩,张勤海说,自己当时并没有想那么多,只是因为在国外的经历使自己充分认识到国内外科研实力的差距,他觉得自己的国家也应当奋起直追,而我们学校在各方面优势不足,更应当全力以赴去搞拥有自身特色的学科建设,因此他决定同大家一起迎难而上,为学校的科研事业尽自己的微薄之力。

 

流光师德,育万千桃李  

四度春风化绸缪,几番秋雨洗鸿沟。师者,用师德育人也。而张勤海的一言一行无不彰显着流光师德。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师之本在德,德之本在爱。张勤海用自己的点滴爱心培育了代代桃李。他说,每一个学生都有自身的优点,每一个学生都值得栽培,每一个学生都不应该被放弃。在与学生的相处中,张勤海不仅是一个师者,他更像是一个朋友。他会在空余时间找学生聊天,询问他们的生活状况,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以便能在第一时间给予学生帮助。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在聊天中,张勤海经常会给学生讲自己的经历。他说:“我本身就是农民出身,我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我用自己的经历告诉他们,只要自己肯努力,便终会有回报。”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渊博的专业学识,严谨的科研态度,张勤海一切的一切,无不滋养着莘莘学子。他用自己精深的专业技能唤醒了多少迷惘的学子,绽放了多少青春的梦想。他经常告诫学生层次分明、条理清楚是解决任何数学问题的基础。“what、why、how”则是他与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锦囊”。在他的办公室,有一块黑板,他经常在此演算与讲解各种数学问题。几乎每天早上他都很早就到了办公室,而在办公室里工作十几个小时更是他的工作常态。过硬的专业技能背后是常人无法想象的高强度付出,然而他并没有丝毫的不情愿,只因为那份对数学及科研事业的热爱。

   

 

 

 

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山不拒细壤,方能就其高。张勤海正是由于事事亲力亲为,才为无数学子敬仰。为了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张勤海兢兢业业,在为本科生授课中,每一年他都会根据本届学生的实际水平修改讲稿,十几年来从未间断。在课上他会为学生耐心地讲解难点,也会为学生推荐一些世界知名学者的资料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被他带过的本科生都遗憾自己为何未能早点遇到这样的老师。他每年都会为同一研究方向的毕业硕士生修改毕业论文,无论是不是他指导的学生,他都亲力亲为。小到标点符号,大到数学问题,他都要斟酌修改,十几年如一日,学生们亲切地称他为“群论方向的总指挥”。他指导的首届研究生的硕士论文被评为山西省2003年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05届研究生全部考取重点大学的博士生,部分学生的硕士毕业论文直接被SCI等国内一级刊物收录。学生如此优异的成绩是给予他的最好褒奖。而他如此敬业的精神,当为所有师者表率。

   张勤海教授的敬业严谨培育了多少才俊,其锲而不舍又攻克了多少学术难题。今后的他将继行漫漫育人路,续执教书育德职,他将以自己的处世秉性与渊博学识守候带给他欢笑与汗水的数学,守候无数莘莘学子,守候师大这片热土,守候属于自己内心的澄澈与宁静。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