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校动态
 母校动态 
 校友会活动 
 校友动态 
 大事记 
 《校友通讯》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新闻 News >> 母校动态 >> 正文

学校召开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
2016-10-18 08:42   校园网 审核人:

10月14日下午,学校在科学会堂二楼报告厅召开教学改革项目推进会暨院长工作例会。校长卫建国、副校长王云、车文明,教务处处长范哲锋以及各学院院长、主管教学副院长、教学秘书,优势专业、优质课程、教改创新三类项目负责人参加了会议。校长卫建国作了重要讲话。副校长车文明主持例会并与12个专业和5门优质课程所属学院负责人签订了计划任务书。  

会上,教务处处长范哲锋首先从学分控制、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学术研究、教学建设、专业优势及特色、课堂教学改革、创新项目等方面解读了优势专业与优质课程建设验收标准,强调了教改的重要性。与会人员围绕此次教学改革项目的相关问题进行了交流。教改试点学院、历史学院副院长张焕君从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导师制和教研组四个方面介绍了教学改革方案;省级优势专业代表、文学院副院长栗永清从教学设计和重点工作等方面介绍了汉语言文学专业建设的经验;校级优质课程代表杨红萍老师从团队成员情况、目前研究进展和未来建设目标三方面介绍了做好课程建设工作的一些建议;教育技术专业代表、传媒学院副院长汪存友从资源建设和资源运用两方面介绍了课程建设的技术标准。  

校长卫建国结合学校教学改革的总体思路和主要任务,在讲话中主要谈了六个方面的问题:  

第一,关于重视和加强本科教育的问题。卫校长强调,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提高高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加强本科教育等问题,已经成为从中央到地方一致关注的问题。本科教育在人才培养工作中占据基础地位,是大学教育的主体组成部分,本科教育质量是大学办学声誉的重要载体。对大学而言,本科教育具有基础性和独特性,在大学的职能中,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职能科研院所也可以具备,唯独本科教育这项职能任何社会机构都无法取代。在国际高等教育界,对“本科乃大学之本”的理念同样有着高度一致的认识。世界一流大学普遍把本科教育当作学校的本质要求、主要特征和坚定目标。我们学校作为一所地方师范大学,理应高度重视本科教育。学校的基础在本科教育,学校的优势也在本科教育。山西师范大学历届本科毕业生是山西省基础教育领域的一支重要力量。办好本科教育,尤其是办好本科师范教育,对于突显我校的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占领山西省优质中学教师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关于为什么要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问题。学校出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涉及多方面的内容,之所以要选择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来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主要基于以下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课堂与课堂教学的重要性。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教师施教的主要场所,是人才培养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阵地。课堂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决定着人才培养质量的高低,抓住课堂就抓住了人才培养的牛鼻子。二是当前大学课堂存在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有的高校课堂教学索然无味、沉闷压抑,学生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教学效果堪忧;有的教师上课照本宣科,学生期末突击应试,毕业设计纸上谈兵。这样的课堂教学状况,不仅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时代要求背道而驰,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主题背道而驰,必须下大力气进行改造。  

第三,关于人才培养体系其他环节的改革问题。卫校长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一个多方面、系统性的改革,课堂只是核心,并不是人才培养体系的全部。我们实施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并不是仅仅关注课堂而忽视其他培养环节,我们只是强调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和切入点,通过抓课堂教学,改变现有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推动其他环节的改革。关于课堂教学改革以外的其他改革,必须抓好三个方面工作:一要深化实践教学体制机制改革。实践教学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方面有着课堂教学不可替代的作用。二要加强优势专业和优质课程建设。学科建设、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是高校的三大基本建设,三者之间相互包含、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三要推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各学院和课改老师们要认真思考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撑教学的问题,要充分利用国内外各种优质教育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和评价方式的根本转变。学校在这方面也要加大投资建设力度,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强保障。  

第四,关于教师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问题。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实施者,教师能不能实现在课堂上的角色转换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改革的成功与否。  

一是中国大学生在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表达和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最缺乏的是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尤其是大学生实践能力差、缺乏批判质疑精神,这是中国高等教育最要命的问题。所以,我们的老师一定要转变角色,不能再满足于做标准答案的“发布者”,而是要转变为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批判质疑能力的“引导者”,要多采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问题,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  

二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同时也意味着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的转变。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应着重探究原理,培养学生思维习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培养学生的批判质疑能力;应着重与学生共同探索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分享体悟,激励学生学习;应着重指导学生的经典阅读和前沿文献阅读,引导学生的学术发展之路。  

第五,关于改革教学质量评价方式问题。教育部出台的《关于深化高校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把教师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工作摆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抓实抓好。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意见里面提出,通过改革使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真正落实到位。这个“三位一体”的培养目标,既是我们改革的方向,也是检验我们改革成效的一个总的标准。我们对学生学习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评价,都要围绕这样一个培养目标来进行。  

一是要改进学生学业成绩评价标准。在考核过程中,要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为导向,在考核基础知识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考核。要坚决杜绝期末划划重点、考前突击复习等传统学业评价模式的弊端,要引导那些习惯于被动接受“标准答案”的学生转变学习方式、思维方式。  

二是改变“好老师”的评判标准。评价一堂课好不好,仅仅满足于“讲得好”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看一个老师能否启发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否培养学生批判质疑的能力和创新能力。一堂课让学生喜欢上一个专业,一堂课影响学生四年的学习生活,一堂课启发了学生的思维观念,一堂课引导了学生的价值判断,一堂课让学生受益终生。这样的课才是“好课”,这样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第六,关于落实落细各类教改项目的几点要求。卫校长就做好今后的教学改革工作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要抓好项目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举措落地生根、取得实效。承担教改项目的学院和教师要认真规划承担的任务,对照各项验收标准,提出切实可行的工作思路,制定详细科学的建设方案。学校教学管理部门要开展好指导、检查、督促、落实工作,确保各项改革能够产出一批像样的成果,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二是要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凸显学院在深化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教学改革没有现成的路子可走,也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用,只能靠广大教师自己去探索、去实践,大家一定要树立学院办学校的理念,主动承担起改革发展任务,以学院发展推动学校发展。三是要做好管理服务工作,营造尊重改革、支持改革的良好环境。教学改革不仅要有好的思路和举措,还要有相应的基础条件保障。下一步学校和相关职能部门要在教改保障服务方面下功夫,为学院推进教改工作提供条件保障和有力支持。  

会议最后,卫校长强调,教学改革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学校对大家未来的工作充满期待,希望全校教职员工能够共同努力,推动学校教学改革任务的圆满完成。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