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
师范教育的课改什么样?
12月13日,在海南师范大学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师范大学联席会议上,山西师范大学校长卫建国向来自全国46所师范大学的代表系统介绍了学校以课改为突破口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的经验,引起了与会者的关注。这是最近一年多时间以来,卫建国又一次在对外交流中谈起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话题。
为什么从改造课堂入手?为什么师范教育必须改革?提及这些问题,卫建国的回答只有一句:解决不好课堂教学的问题,师范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无法真正突破。
1.推动“未来教师”人才培养改革
2015年底,卫建国担任山西师范大学校长。随后便以“一把手”工程启动了以“三项改革”为统领的全面综合改革,其中列在首位的就是“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项改革直指师范院校育人模式和管理机制问题,成为他带领这所地方师范院校改革创新的重要路径。在卫建国看来,课堂教学是关乎未来的大事——因为师范生教育,影响的不仅仅是师范生!
在任副校长期间,除了后勤基建工作外,卫建国几乎分管过大学里的所有工作。他深知,对于高校来讲,科研和教学是两大重要抓手。担任校长后,卫建国重新梳理此前的工作,通过分析国内高校课堂教学现状发现,课堂教学问题一直没能解决好,而基础教育课改10多年,涌现出包括山西省运城市康杰中学、新绛中学、太谷县第二中学等在内的众多成功典型,这些课改学校的改革实践,对高校教学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
作为培养“未来教师”的师范院校,如果培养不出“未来型”的新教师,不能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办学就是失败的。而这样的地方院校,又不可能短时间内在科研上有大突破。怎样提升学校的竞争力,推动“未来教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卫建国首先认定了“课堂教学”——解决不好课堂教学问题,师范教育的诸多问题都无法真正突破。
从2016年3月开始,山西师范大学进行了以“改造我们的课堂”为主题的大讨论,对8个方面进行了深入讨论,5月初形成共识,决定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实施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改革。此后,学校相继出台“实施意见”“教学成果奖励实施办法”“优势专业验收办法”等文件,全面落实了教学改革的整体布局,确定了五大关键领域、18项具体改革任务,遴选了5个教改试点学院和77名课改教师,立项建设了20个优势专业、70门优质课程、68项教改创新课题,设立大学生学科竞赛基金,年度经费投入800余万元……
2.建设怎样的新课堂
“改造课堂”进而建设怎样的新课堂?在卫建国看来,新课堂教学模式是以自主、探究、交流、参与为核心理念和核心要素的课堂。“自主”意味着人才培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探究”是基本导向,意味着创造和创新,意味着课堂教学和学习活动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而是以问题为导向师生共同研究探讨,发现和创造新的知识;“交流”意味着大学课堂应当成为一种广泛讨论、交互影响的课堂,这种交流包括师生之间的交流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参与”主要是指让学生参与到教师的教学活动、科研活动或其他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之中,学生通过参与,一方面深刻理解教师的教学科研活动,一方面使自身的各种能力得到提升。
“改造大学课堂首先要从构建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入手,能否构建起这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衡量大学课改成功与否的一个主要标志。”卫建国说。
2016年秋季开学以来,山西师范大学的学生逐渐发现,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满堂灌”教学方式不见了,以预习、讨论、讲授、实践活动等为环节的课堂模式正在形成。较早进行课改实验的山西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教师赵秀芳在实践中看到了改革的魅力:原来的课上点名发言变成了学生抢着发言,原来的到点下课变成了课堂学习意犹未尽。
山西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卢荣胜表示,当下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确实已经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而目前在学校的倡导下,不少教师走进课改“着了迷”,常常琢磨课堂教学问题,喜欢和学生一起做微课,他们的课堂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更着重问题解决与师生对话,学生参与活动和展示交流也比以前更多了。
山西师范大学教务处处长范哲锋对这样的改革深有感触。曾经,范哲锋带研究生是“保姆式”带法,但最近几年,他逐渐放开手脚,相信学生之后,研究生的质量明显提高,科研能力和水平显著提升。他告诉记者,自主、探究、交流、参与的课堂,需要试点先行,需要培训引领,也需要榜样激励。这次改革因为“一把手”亲自抓,有宏观架构,有典型示范,更有系统性和计划性,让教师在观念转变和实践探索上,也有了更大的收效;更重要的是,学生的认可进一步促进了教师“改造自己的课堂”。
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师杨芳通过信息化主题式教学,引领学生向资源学、向网络学、向社会学,真正做到以“学”为中心,成就了线上资源和线下交流的“混合学习”。她认为,信息化应该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突破口……
3.“坚信”高校课改的必要性
“课改试图改变现有的单一课堂讲授模式,建设‘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提升学习水平,最终使价值养成、能力提升、知识建构‘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真正形成。”卫建国表示。
记者走访发现,山西师范大学以课堂教学改革为突破口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启动后,该校又提出了判断改革是否有效的六条标准: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理念从根本上得到转变,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二是形成一批实实在在、比较成熟、相对稳定、各具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三是培养一批教学水平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批判质疑能力和创新能力的课改教师。四是形成一批优质课改课程。五是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发生明显转变。六是形成一套体现先进课改理念的教育教学标准体系。
这“六条标准”既是学校指导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方针,也是衡量课堂教学改革是否取得成效的基本标准。卫建国欣喜地发现,尽管在高校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很难,但设计了好的方案,选择了好的路径,改革的成效还是明显的。特别是学校先后选派教师到山西省新绛中学和西交利物浦大学学习之后,大家更相信大学生的学习力,也“坚信”高校课改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学校教师普遍认为:要想改造课堂,必须修正人才培养方案;减少课时,增强自学和实践环节;优化课程内容和设置……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一系列改革举措配套推出,近千万元专项资金的支持,就是为了更好、更系统地培养人才。
一直号称对教育改革“不专业”的卫建国,这一次牵头做起了最专业的事,更是在各种场合宣讲和探讨课堂教学改革。他告诉记者,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主渠道,抓不住课堂,就不可能真正抓住教育质量提升、人才培养的未来。因为,“课堂教学的质量水平是衡量人才培养质量的主要指标”,而做好当下,建设好课堂,需要师生共同且持续的努力。
(内容来源 | 中国教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