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2日至13日,由戏剧与影视学院主办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新趋势暨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太原召开。来自国内外60余所高校、科研机构和文化单位的百余位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
校长许小红出席开幕式并致辞。她对与会专家学者的莅临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我校和戏剧与影视学院的基本情况,表示师大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推动传统戏剧研究发展,为戏曲文化传承注入新活力。中国作家协会廖奔教授和中央戏剧学院麻国钧教授回顾了与戏曲文物研究所老、中、青三代学者之间的醇厚友谊,充分肯定了戏曲文物研究所在过去四十年间所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成功将戏曲文物研究从鲜有人问津的冷门领域发展成为备受瞩目的显学的所做出的重要贡献。戏剧与影视学院负责人回顾了戏曲文物研究所筚路蓝缕、求真务实,逐步发展壮大的奋斗历程,梳理了戏曲文物研究所四十年来的发展成就和治学经验。
研讨会上,主题发言环节中,廖奔教授通过对宋元铜镜戏曲故事的辩证分析,为文物图像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借鉴;麻国钧教授针对戏曲发展中违背市场规律的现象提出剧种分工制和改革评奖机制的新建议;中山大学康保成教授深入探讨何文秀唱道情的传播与嬗变的影响;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赵晓寰教授分享了澳大利亚在戏剧与表演艺术研究方面的新趋势;北美中国口传文学和表演艺术研究会都文伟教授以《琵琶记》为例探讨了中外戏剧文学艺术的传承与流变;南京大学陆炜教授从“曲”“态”“技”三个层面对中国演剧体系提出了新的思考;南昌大学刘祯教授对梅兰芳表演艺术体系提出了新的见解;我校车文明教授对神庙剧场的神圣属性给予了新的思考;中国传媒大学姚小鸥教授分析了荆州战国乐简与中华文明传承的创新性和连续性;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揭示了明代文人模仿经典的编曲方式,进一步肯定了《琵琶记》的经典地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李志远研究员探讨了晚明政治生态与戏曲生态的密切关联;我校延保全教授运用实证梳理了北方乡村神庙剧场戏房的衍变过程。
分组讨论环节中,与会专家学者围绕戏剧史论、戏曲文物研究、戏剧文化与戏曲批评、戏曲文献与戏剧传播、声腔剧种与傩戏仪式等五个议题,通过宏观性整体论述和个案性剖析,分享文物、文献的新发现和对当前戏曲演出形态及保护传承的再思考。
四十岁的戏研所风华正茂,新趋势下的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方兴未艾。本次研讨会以新材料、新观点打开新视野,应对新挑战,共同探讨中国传统戏剧研究的新趋势,找寻戏剧戏曲学的学术增长点,不仅为戏曲文物研究所的建设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也推动了中国传统戏剧研究的不断深入。(来源:戏剧与影视学院 饶二保 乔馨怡 李坤涛/摄)
一审:赵丹荣
二审:白 晶
三审:郭俊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