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友风采
 校友风采 
 名师风范 
 行业精英 
 人物访谈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人物 People >> 校友风采 >> 正文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
2020-12-09 10:04   审核人:

   ◇进入“十四五”,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中速时代。许多经济学者认为,这个中速是年均增长5%左右,所谓“时代”,含义是指十五年至二十年为时间单元,即从现在起到2035年或2040年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可以概括为“四个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优势产业链群化、战略产业自主化
  
  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社会生产力进步史。从现实生活角度看,社会生产力常常被理解为人类生产社会财富的能力;在统计学上,由于没有标准的尺度衡量,人们惯用GDP来间接表达它,尽管这样表达有许多缺陷,本文也采用这一方法和习惯。社会生产力有几个特点,首先,社会生产力是各种生产要素共同组合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个组合过程是由人主导的。其次,科技和创新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基石。第三,地缘、资源、制度等外部环境对生产力发展有重要影响作用。最后,在目前为止的现代社会,只要条件具备,生产要素配置有一个坚定的方向,就是流向利润较高的地方。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生产力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实现了社会生产力的历史性跨越,人均GDP从不到200美元增加到超过1万美元。中国经济占世界的比重由1.8%上升到了约16%,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尤其是40多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达到9%左右,这是世界唯一。最具有意义的有三大方面:
  一是生产力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在世界500多种主要工业产品当中,中国有220多种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从2010年起,中国就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制造业大国。目前,我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的28.1%;粗钢产量约10亿吨;粮食产量达到13000多亿斤。
  二是基础设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预计到2020年底,全国铁路营业总里程将达14.6万公里,其中高铁大约3.9万公里,领跑世界;高速公路里程,也世界第一;全球前十的港口中有七个位于我国。
  三是人民生活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城乡居民收入翻了四番多。40多年来,7亿多贫困人口摆脱贫困,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从1981年的67.8岁上升到2019年的77.3岁。中国不仅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外汇储备第一大国。


  60年来世界生产力实现长足发展


  二战以来,人类处于相对的和平时期,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了稳定的外部条件,在科学技术不断革命性进步的基础上,尤其是上世纪60年代以来,全世界生产力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第一,经济总量空前增加,全球GDP总量从1960年的11万亿美元(2010年不变价,下同。以下涉及国际方面的资料,均来自世界银行报告),增长为2019年的87万亿美元,增长约7倍。马克思曾在1860年代惊叹,资本主义用100多年的时间创造的社会财富,比人类有史以来的总和还要多。而现代生产力发展创造的社会财富总量,是马克思时代人类全部社会财富的100倍还不止。
  第二,城市化飞速进步。城市化是世界生产力发展的载体和结果,又反推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全世界用了近200年时间,到1960年代全球城市化率达到总人口的三分之一;然后又用了60年,到2019年,全世界城市化率达到55.7%。也就是说,目前全世界的70亿人口中,已有一半以上生产生活在城市中。
  第三,从人均GDP和人均预期寿命看,全世界人均GDP从1960年的3700美元增加为2019年的约1.1万美元。同时人均预期寿命从60年前的52岁增加为现在的72岁。
  第四,生产力发展在全球范围分化严重。发达国家人口占全球总人口的14%,但GDP却占到58%;其人均GDP4.7万美元,是世界平均水平的4倍多,是发展中国家的9倍多。其中,作为最大的发达国家,美国GDP约占全球22%,约占发达国家40%。
  第五,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发展的过程。生产力有一种本能,只要条件具备,它就会不断增长和扩展自身。
  二战以来,经济全球化正是这一逻辑的实践展开。尤其1970年以来(即有世行统计数据以来),世界各国对外贸易总额,占全球GDP的比例从27%一路上升为2019年的60%。值得注意的是,发达国家的这一比例从1970年的30%迅速提升为2019年的64%。这也说明生产力的全球扩展,是生产力从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及全球渗透、扩展的过程。


  当代全球生产力发展的


  新特点新趋势


  第一,近20年来,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显著高于发达国家。进入本世纪以来,在全球平均经济发展速度保持基本不变情况下(即2.8%,只比前20年下降0.2个百分点),发达国家从上世纪末20年平均增速的3%,下滑为近20年平均增速的1.8%,下降幅度为40%。与此同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从3%左右上升为5%以上,大涨约70%,这显示由发达国家引领的全球化过程,同时也成为全球生产力发展走向均衡的过程。
  第二,全世界生产力发展的约束条件出现重大变化。自然资源、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问题出现并加剧,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有“罗马俱乐部”资源问题之争,现在已变得更加现实和紧迫;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造成重大伤害;尤其是气候变化问题,已对人类未来生存构成切实威胁。近20年来,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推进,这些问题,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硬约束条件。
  第三,代表生产力全球扩展的经济全球化正在被重新定义。经济全球化推进了生产力的重大进步,与此同时,它直接或间接导致各个国家,特别是发达国家的人口老龄化和贫富差距的加深,以及发达国家产业空心化。后者又引起了中产阶级人口比例的大幅度下降,如美国中产阶级的比重从上世纪70年代的61%,下降为2015年的50%。这些情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导致经济全球化被重新定义,必然会对全球生产力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第四,新冠肺炎疫情对生产力发展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从短期看,它会直接破坏社会生产力,今年全球经济的负增长已成定局。重要的是长期影响,在以下方面将发生趋势性变化:一是生产和社会活动线上化趋势加速。数字经济、网络经济、电子商务等线上经济,本来就是大势所趋,受疫情影响,这一趋势正在大幅度提速。二是产业安全国内化、经济运行国家化倾向加大。从经济安全角度考虑,各国都更加重视在紧急状态下国家经济安全问题。这将使大多数国家一方面把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的主要产业尽可能在本国布局;另一方面,那些长期主张自由主义或主张国家少干预的发达国家,将重新构建国家经济治理体系。三是公共医疗体系以及大健康产业会大为加强。迅速形成的、庞大的新冠感染人群对医疗资源的迫切需求,使许多国家医疗体系疲于应付,这必然导致国家层面的医疗体系重构;大健康产业的发展,将会成为全球社会生产力结构性变化和发展的重要变量。


  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


  中央已经根据内外部环境新变化,作出了新发展格局的重大战略部署,即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意味着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从某种意义上,这个历史阶段具有两大重要特征。
  第一,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中速时代。中国生产力发展的“中速时代”,不仅具有中等增长速度的特征,更重要的是,它具备中国生产力追赶世界发达经济体的质量、效益的根本特征。从增长速度看,许多经济学者认为,这个中速是年均增长5%左右。所谓“时代”,含义是指十五年至二十年为时间单元,即从现在起到2035年或2040年。
  从国际经验看,首先它是一个不低的速度。这一速度高于近60年以来全球平均增长速度,也高于发达国家平均增速,还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速。其次,从我国近些年的实践看,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出现向中速靠拢的情况。再次,中国增长同样遇到了资源、环境、气候变化的约束;同时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其他发展中国家更为突出,再过十年,65岁以上人口比重将达到20%以上,进入多数发达国家式的老龄化社会。最后,也是极为重要的一点,中国城镇化尚有约20个百分点的空间,这是“中速时代”发展的根本支撑。
  如果中速增长能真正成为现实,那么,届时我国的经济总量就会在现在的基础上再翻一番,全国人均GDP就将达到两万美元左右,中国就会稳步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
  第二,中国生产力发展进入高质量高效益阶段。这一历史阶段,中国生产力的发展将在加大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提升消费动力、深化改革开放、注重绿色发展等方面实现全面突破,而这些都会集中融入我国的产业全面升级和转型之中,某种意义上,可以概括为“四个化”:一是传统产业新型化,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等现代科技手段全面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二是新兴产业规模化,网络经济、数字经济、高端制造、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将提升体量、扩大规模。三是优势产业链群化,在我国工业门类最为齐全的优势基础上,整合提升那些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使其产业链从横向和纵向两个方向延伸发展,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四是战略产业自主化,涉及国家经济安全、网络安全、国防安全等重要产业领域,将系统梳理,全面规划,深化布局,把战略产业的主动权牢牢抓在我们自己手里。

个人简介:

牛仁亮,男,汉族,1953年5月生,山西万荣人,1984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77年10月参加工作,研究生学历,经济学博士。现任中国生产力学会会长。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