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4月中旬,接到晋南地委文教部电话通知,让我带简单的行李,第二天到文教部报到。同时报到的还有潘魁五同志。按时报到后,文教部正、副部长和我们谈话。我当时是曲沃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教导主任,潘魁五同志是运城师范学校副校长。杨左直副部长说筹建晋南师范专科学校,你俩先住在临汾师范学校,已电话通知张子纯校长在师范给你们俩腾两间平房,作办公和住房。你们的任务是在全区各中学选拔高中优秀教师,到师专任教,力争9月份招生开课。我俩分头到全区各中学了解情况。经过一个多月的奔走,提出选拔名单32名,报地委文教部审查批准后,下令调师专工作。我们开始拟订了教学计划和招生计划。这期间董廷旺同志由运师毕业,调来师专,协助潘魁五同志工作。同时晋南专署任命我为校行政秘书,任命潘魁五同志为副教务长,任命董廷旺同志为教学秘书,晋南行政公署副专员李辉同志兼任校长。当年招一年制专科班12个。全部借用临汾师范学校的教室和宿舍,按时开学并正式开课。学校各种机构逐渐建立,选择新校址成为当务之急,开始在城内选干疗院(现市第一人民医院)地址,后根据城市规划,在临汾城东郊十里,段店村和东王村之间,择定了约300亩的方形土地作为校址。校址择定后,建校工程随即开始。总务副主任李帮华和武世怀同志住在临时帐篷,监督施工。1959年11月建成平房14排,临时食堂一座,同年12月6日进入新校址。没有大饭厅,遇风雨天,满地泥泞,师生只能露天而食。初期没有通电,师生上晚自习用小煤油灯照明。全校只有一辆马车,给师生运粮运菜。师生用的桌凳床板等都在临汾木材厂定做,做好一批利用师生课余时间自己搬往新校址,两人抬一张办公桌,一人背一张课桌,走十余里路非常辛苦。新校址东高西低路不平,师生课余时间拉土平垫,四周没有围墙,党委书记胥曾全同志带领师生利用课余时间在南面和西面种花植树充当围墙,沿东墙边种植了一圈苹果树。这一时期,师生课余时间全部投入劳动建校中,我曾写《劳动建校》一文刊登在师专建校五周年的纪念册上。建校初期的领导干部和职工多已作古,当年廉洁奉公、公正无私的不乏其人,其中我难以忘怀的同志有姚哲、潘魁五、张波平等同志。
姚哲同志已去世,原在临汾师范学校当会计,后调师专做会计工作,直到离休,可谓当会计一辈子,是廉洁奉公的典范。当会计有时错一角一分也要一夜不睡觉,必须查清。“三反”、“五反”中被审查,“文化大革命”中被隔离审查达半年之久,都没有发现任何经济问题。有一次木材厂做桌椅不合格,他不收货,全部重做。有一次包工头给他送来5斤食油,有一年春节前有一老板送来半扇肉到他家,他不收,人家也不拿走,他将这些油和肉都分别交给学校领导。一生廉洁奉公,实为可贵。
潘魁五同志不是党员,他公正无私,用人唯贤唯才,不掺杂任何个人恩怨。有的课没教师,他自己上讲台,为师专教学尽责尽职。
张波平同志是师专的第二任党委书记,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住牛棚,挂牌游行,横遭打骂。他从不冤枉别人,勇于承担责任,为人公正无私,对党忠心耿耿,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原晋南师范专科学校副校长武光天等领导同志,还有服务于教学工作第一线的勤勤恳恳不怕苦不怕累的职工,现在多已作古,回忆他们的确值得我们尊敬和怀念。恕不一一追述。
晋南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学院,继而在1984年升格为山西师范大学。学校大发展,人才济济,蒸蒸日上,生气勃勃。在建校50周年前夕,往事历历在目,谨撰此文,以慰思念之情。
作者简介:
张宗齐,生于1927年,山西省翼城县人,中共党员,1946年参加工作。抗日战争时期投奔晋冀鲁豫边区晋豫中学学习,毕业后随同张梵校长到翼城创建条东中学、河东中学。曾任曲沃中学党支部副书记、副教导主任。1958年4月筹建晋南师范专科学校。曾任晋南师范专科学校行政秘书、山西师范学院党委联合办公室副主任、党委办公室副主任、山西师范大学正处级调研员等职,1988年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