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巧丽
2007年10月3日到5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分别二十年的我们,从朝气蓬勃的青年走到了沧海桑田的中年,在暖意融融的怀旧情结中,相聚于母校。
远远地,看见熟悉的校门,一股热流涌上心头,仿佛回到阔别已久的故乡一样地亲切。当我们这群喜气勃发的中年人带着迫不及待的心情进了大门,脚步却在刹那间放慢了,迟滞了。眼前已没有了记忆中的师大模样,楼房、小路、树木、花草,是那样的熟悉又陌生。随着脚步的轻移慢走,双目的顾盼神飞,心情也是那样的复杂难言:惊喜、激动、遗憾、怅惘。母校啊,您的游子回来看您了!可是您变了!您变得让我们认不出来了!二十年的风雨人生,吞噬着我们的青春和容颜,磨砺着我们的心志和意念,您的游子变苍老了,鬓角已生出些许华发,而母校您却变得年轻美丽了!
记忆中的那条略有坡度的小路,那些陈旧的平房,还有那古老城墙的断垣残壁都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宽阔平坦的广场,一汪碧绿的草坪,和气势非凡的教学大楼、实验大楼、图书大楼。我们缓步行进在校园里,试图寻找记忆中的伊甸园。
当年的灯光球场亦不复存在。第一个校园艺术节在这里举行开幕式,我们的体育课也是在这里上的,记得有一次上体育课打排球,我被老师扔过来的排球砸中眼镜,镜片碎了一地,因怕被老师发现而未敢声张。
平坦广阔的大操场记载了我们运动的身影,在这里曾开过全省大学生运动会,我参赛的跳远项目还获得第六名的成绩。春天的时候,很多孩子来这里放风筝,这是我儿时企盼而不可达到的愿望啊!看着小男孩牵着风筝线来回地跑,小脸通红通红的,眼里满是笑,一时感慨,信手拈来小诗一首《风筝·少年·童心》来描绘当时的情景。如今,操场还是以前的样子,绿色平铺着向前延伸,似乎展开宽阔的胸膛欢迎远归的游子来驻脚歇息。只是,无情的岁月风蚀着我们的青春,我们已不再是当年的生龙活虎的样子了。放风筝的小孩也长大了吧,他一定不知道二十年后还会有人把他写进温馨的回忆中来。
我们在一幢旧楼前停下来,这是我们当年学习的地方。顺着楼梯上去,来到二楼第一个教室,这是中文系25班,依次是26班、27班的教室。基本上还是二十年前的样子,是当时坐在这里的每一位学子心中神圣的文学殿堂。走进教室,我们想象着当初上课的情景,寻找各自的座位和同桌。我就坐在第一排门口第一个座位上,秋天的时候,凉风吹来,刚刚从外面跑回来的我,突然感到身体一阵阵发冷,直冒虚汗,然后昏厥过去,醒来时已躺在校卫生室的病床上,周围全是同学们焦急关切的面孔。那情景令我终生难忘,有什么能比得上同学情谊深呢!双手细细抚摸着那陈年将旧的楼梯扶手,深红色的楼梯扶手上的刻痕斑斑,记载着母校一岁一枯荣一岁一沧桑;双脚瓷实地踏在台阶上,稳稳当当地拾级而上,台阶上的断裂和破碎之处依然清晰,容纳着归来游子的点点情怀和丝丝留恋!
一号宿舍楼和三号宿舍楼曾经是我们快乐的家园,来自全省各地的莘莘学子,带着梦想,怀着热望,云集在这所省内最高学府,渴求知识,找寻真理。如今,在楼前的窗户下,一双双沧桑的手兴奋地指指点点,寻找着各自曾经的宿舍和床位,笑说当年学习生活的趣事种种,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还记得我们来校报到后,都住在1号楼,2层为男生住,3层为女生住,一个宿舍放四张床,上下铺,可以住8个人。我们的辅导员李老师一家就住在男生宿舍隔壁。当时,我和同班杨引菊住在83级的混合宿舍里,另外还有26班两个,27班三个。大三下学期时候我们宿舍人员做了调整,分散在大四学姐们的宿舍里,来年我们重新在住在了一起,直到度过快乐的大学时光。
紧挨着母校北边有一个动物园,那时我们常常在课余和假期去玩耍,看动物,赏花,划船。那年假期,我和我们编纂词典小组的几位同学去划船拍照。那是我第一次水上运动,第一次坐小船,很紧张,生怕掉下水去,因为我是个旱鸭子。大二时,老师给我们上游泳课,因为害羞和害怕,很少有人去学,就这样白白浪费了这个课时,现在想来很后悔啊!可那时我们才不管这些呢!湖是人工挖掘,修整得十分漂亮。小船荡荡悠悠,载着我们快乐地前行,湖面上盛满了年轻朝气的朗朗笑声和歌声。现在这块地方也被学校买下扩了进来。当年我们划船的小湖还在,只是里面的水质大不如从前了。
学校南边有个印染厂,成年排泄出有毒的废气,影响学生和老师的身心健康。我记得那时学校经常为这事和有关部门交涉,学生还为此上街游行,但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这次重返母校,闻不到那刺鼻的怪味了,知道积压多年的问题终于得到了解决,由衷地为母校高兴啊!
徘徊在当年兴建的图书大楼,教学大楼,食堂,澡堂前,我们寻找着岁月的足迹,回味着种种令人难以忘怀的趣事,乐事。图书馆里借书和阅读的情景,阶梯教室里和26、27班听大课的情景,食堂里排队买饭的热闹场面以及同学发生在澡堂里的烫伤事件,都被我们描述的栩栩如生,仿佛昨天发生过一般清晰真切!
二十年间,母校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人才,在岁月的流逝里越发充满了不灭的活力和青春的朝气,而我们的后代,肩上承载了老一代的优良学风,踩着父辈们曾经留驻的足迹,成长为新一代的师大精英!
二十年后的今天,我们温馨地围坐在一起,师生同声笑谈当年,举杯共庆今日重聚桑梓故地。
花开花落知多少,人间真情万古长。这情真,这意深,不是一言一语所能表达的,不是一字一词所能体现的!但愿这温馨聚会镌刻在永久的你我他心间,镌刻在永久的同学录里!
作者简介:
杨巧丽,山西师范大学中文系8325班学生,目前已退休,退休之前一直在中学工作。常用笔名兰玲。山东省作协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山东散文学会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