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3月18日,作为文革后恢复高考的第一届学生,已是两个孩子母亲的我,以30足岁的年龄,踏进山西师范学院的大门,被编入中文系7712班。
在这里,我度过了永生难忘的四年大学生活。如今,作为母校的教师,虽已经退休数年,但对当初各位恩师仍然感恩不尽,铭记在心。
我的任课老师一共有二十几位:聂恩彦老师是位南下干部,代古先秦、两汉文学课。没有教材,自己编写。上课时,声音不高不低,速度不快不慢,以他厚实的学养,一讲到底。四节课下来,同学们记笔记累得直甩胳膊。给我们上课三年多,敬业踏实的作风,言传身教,时时感染和影响着大家,是同学们最爱戴的老师之一,也是教给我们知识最多的。黄竹三老师是代我们课门数最多的,讲完元、明、清文学,代戏曲研究,后来又讲老一辈革命家诗词研究。知识面之宽广,表述之全面周到,受到同学们一致好评。段登捷老师代当代文学,讲课材料详实,态度认真,组织诗歌朗诵会,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至今历历在目。2014年他过八十岁生日时,我代表中文系77届留校生,赠寿联一幅:“从教五十,桃李瓜果尽芬芳;贺寿八秩,道德文章皆辉煌”,是发自内心的称颂。倪以还老师代逻辑学,他知识渊博,态度谦恭,是当时唯一的教授。聆听他的课,三生有幸,收益颇多。仅62岁就逝世了,当时挽联如帜,世人给他极高的评价。余子谷老师讲《文心雕龙》,据留校的谢致礼同学讲,比他后来上研究生时的导师不知强多少倍。何林天老师,讲唐宋文学。他不仅是个老学究,而且是“三八”年的老共产党员。他治学严谨,知识渊博,就是那满口湖南话,使我们听起来有些吃力。吕枕甲老师、潘家懿老师、赵宏因老师分代现代汉语的文字、语法、修辞:吕老师老成持重,一手漂亮的中国字,横平竖直,讲文字;潘、赵二位老师教风活泼有趣,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常有笑声,讲语法和修辞。傅毓黔老师讲古代汉语,文选课是极富吸引力的,他的普通话又好,字字珠玑,句句入耳,同学们没有不称赞的。冯一健、刘定恒、刘安芝、薛伟、丁耀良等五位老师分段代过现代文学。朱捷老师代文艺理论。伍夫楹老师代毛主席诗词。王静老师代写作。王学增老师讲《李自成》。王宗衽、李德龙、王光龙老师代中教法。姚龙井老师代中共党史。冯子标老师代政治经济学。李德山老师代哲学。李克诚、张海龙、刘月香、胡秀荣老师代外语。郑宝成、何书旺老师代体育。所有代课老师,都尽职尽责,教授不同知识,给予各异影响,在我们的综合素质形成过程中,起到这样或那样的作用。
对我终生有影响的是孙铭有老师。他的必修课文学概论和选修课马列文论,教材本身理论性极强,学生感到比较枯燥,但孙老师还是想方设法,尽量增加趣味性,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毕业三十年后的2012年,孙老师送我一本三晋出版社的《光阴留痕——孙铭有散文集》。手笔一反当初课程的风格,质朴清新,自然优美。方知他退休后爱上散文,笔耕不辍,整理成大作。仔细阅读,受益颇多。特别是《指点江山》部分开篇《马克思主义永葆青春》,使我深深感到,半个世纪以来,孙老师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和不懈追求始终如一。他写道:“共产主义社会的实质性标准主要是:生产力的高度发达,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极大提高,即社会每个成员,在其成长和发展过程中的机会平等公正,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基础上的全人类的解放。马克思提出的消灭城乡、工农、脑体力劳动的三大差别,作为检验理想社会的标准。”(第300页)另一篇则更具体写了现实——《从华西村看到了共产主义曙光》(第305页),使我倍感精神振奋。最后写道:“吴仁宝和华西的成功,使我的信仰更加坚定:社会主义一定能建成,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马克思主义永远不会过时,永远是人类改造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科学理论。”看着这些文字,我常常想,在很多人精神缺钙、信仰坍塌的今天,孙老师却如此坚定执着相信“共产主义一定能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他就不仅只是我的科任老师,而且是千千万万个共产主义信徒的同行者,是我精神生活的导师和毕生学习的榜样。
另有一个老师,我一直都特别记的他,那就是“中国古代史”老师卢典华。他当时已六十多岁,满脸的皱折告诉人们:他曾经历尽沧桑。一踏上讲台,他就老泪纵横,抽泣不止,哽咽得说不出话来。同学们都被震惊了,瞪大眼睛,鸦雀无声。过了一会儿,他才说:“同学们,请原谅。我自文化大革命被打倒以来,今天第一次上课,情绪不能控制,请大家原谅。”他的课一开始就引起我的重视:因为人常说“文史不分家”,要学好文,历史一定要学好的。而我的中学历史课却一塌糊涂,创有史以来的不及格记录,并且受了教导主任批评。当时年龄小,赌气归咎于毫无生气的历史老师。现在有了机会学,真是求之不得!卢老师知识渊博,贯通古今。讲起课来,思维活跃,条理清晰,历史事件信手拈来,娓娓而道。仔细分析,鞭辟入里,真正使我感到“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我自己也是十二分用功的,结果期末考试得了96分,只比第一名少一分。卢老师只上了我们这一届的课就退休了,我们之后的中文系学生,就再也没有上过中国古代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后来才听说,卢老师原是黄埔军校最后一班学员,解放前夕集体起义,班级解散。他又到山西大学读书,毕业后曾在临汾地委宣传部、临汾一中工作。后来调到我校前身“临汾师专”任教,文革时正值中年工作的大好时光,却被多次批判斗争,空耗年华,他为此常常伤心落泪,痛心不已。如今,卢老师已经作古,我永远记得他文革所受的委屈;记得他恢复工作后的工作热情和责任感;记得他为我们的课所流的汗水和泪水;记得他为人师的无私和忘我!
除任课老师外,团委、办公室、资料室老师和班主任也为我们学习成长,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我也是终生难忘的。
今天,时光已经走过四十年,母校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虽已两鬓斑白,年届古稀,但我仍然清清楚楚记得我的大学老师们,并永远感谢他们!
作者简介:
马玉萍(女),1948年11月生,山西翼城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曾担任中文系专职政治辅导员、中文系办公室副主任、主任,德育教研室教师兼党支部书记。公开出版专著《现代教师修养》,撰写并发表有关研究大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日常行为养成、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教材建设、教法探讨等论文30余篇。自编内部使用教材3种。现为山西师大退休教师,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