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
 师大记忆 
 木铎金声 
 我与师大 
 校友来稿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回忆 Memory >> 木铎金声 >> 正文

感恩母校奉献母校——胡卫平
2016-10-12 17:59   审核人:

1980年9月,我还没过16岁生日,就离开了父母,来到了山西师范大学。由于我生长在一个小山村,村里只有几十户人家,小学是一个老师、一孔窑洞、五个年级的典型的复式班,上高中才第一次进县城。踏进师大校门,也就翻开了我人生中新的篇章。宽敞明亮的教室,刚刚投入使用的学生宿舍,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至今记忆犹新。我所学的专业是物理教育,当时物理系的教师大部分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等重点大学,像田世昆教授、谈浩良教授、周作胥教授、罗世彬教授、张维埙教授等,他们高超的教学水平和高尚的道德品质极大地影响了我,为我后期的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特别是田世昆教授,是我走上教育学和心理学研究的启蒙老师,他那先进的教育观念、高超的教学艺术、丰富的实践知识深深吸引了我,使我立志投身于教育心理学的研究。 

山西师大对我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首先,师大影响了我的思维方式和研究风格。我现在的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小学生能力的发展与培养、科学教育、创造力、课程与教学论等,但不论是研究工作,还是从事管理工作,甚至与人相处,都受着物理学思维方式的影响。比如,物理学中有理想化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核心就是抓住主要矛盾,忽视次要矛盾,在研究青少年科学创造力的发展时,采取了这种思维方式,使得我取得了突破;再如,国内教育学科的研究大部分是思辨的研究范式,而我则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思路,形成了独特的研究风格。其次,师大影响了我的精神世界。除了知识和思维方式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了我一种脚踏实地工作、勤勤恳恳奉献的精神。山西师大远离省城,这里的师生员工朴实上进、勤奋好学,长期在山西师大学习和工作,对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使我养成了脚踏实地的作风和勤奋上进的习惯。我上大学时,就读于8018班,这个班的同学基本上来自农村,朴实勤奋、脚踏实地、吃苦耐劳是同学们的本色,这些良好的品质成了我一生最宝贵的财富。1991年到1995年,我在教务处工作,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坚持学习和研究,记得当时田世昆教授承担了一个国家级课题的子课题:物理思维论研究。在田教授的指导下,我克服了重重困难,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学习,经过4年的攻关,终于在1994年完成了物理思维论书稿。研究成果得到了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阎金铎教授的好评,并成为阎老师的研究生,这是我学术生涯的转折点。多年来,我一贯坚持凡是答应别人的事情,不论难度有多大,都要按时保质完成,用工作成绩赢得了领导、老师和同事的信赖,为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我是一个重感情的人,师大的历届校级领导、中层领导以及教职工对我的关心与支持,是我为师大默默奉献的不竭动力。作为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参加会议、进行视察、提出议案和建议是法律的要求,是自己的本职工作;作为山西省教育学科的学术带头人,需要给山西省的教育决策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大量的咨询和指导;作为一名教育科学研究人员,还需要在实践中形成理论,并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这些 

活动为学校特别是教育学科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但搞好这些活动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我曾经为是否继续参加这些活动踌躇不前了。倪生唐书记得知此事,他明确表态:“人大工作是自己的本职工作,社会服务是一个教授的重要职责,参加这些活动不仅对师大没有负面影响,而且有利于宣传师大,为师大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你大胆工作吧,我支持你!”党委书记的表态,给予了我一种力量,使我坚定了继续为师大乃至山西省奉献自己智慧的决心。武海顺校长自从他当科技处长起,一直支持我的工作。记得2005年他当校长不久,就和我讨论师大的教师教育改革,并委托我根据他的思想,起草了山西师范大学教师教育改革方案的第一稿。为完善学校的改革方案,同时又避免工作的失误,我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成果,真诚地、坦率地提出自己的观点。两人在茶馆的长谈,办公室的争论,使我终身难忘。作为个名教师,能得到学校领导的信任,内心无比激动。2004年3月,学校党委决定让我到教育学院当院长,人大会结束后秦良玉书记亲自到火车站接我,侯晋川校长主动与我谈话,常乃军副校长亲自到我办公室找我,虽然很多熟悉的人都不赞成,并且我的爱人强烈反对,但出于领导的信任,我还是在本科教学评估的前期接受了这一艰难的任务。刘子学副书记负责教育科学研究院,每当我遇到困难时,他总是亲自到我办公室解决。卫建国副校长分管教师教育学院,他非常支持我搞重点学科建设。王心平副书记、杜立明纪委书记等虽然不分管我们,但也经常关心我。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任职考察结束后,考察组的领导与我说了一句话:“你的人际关系怎么能这么好!”一句简单的话,使我感动得热泪盈眶,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证明我夜以继日地为学校工作和真诚与人处事的风格得到了师大人的认可。 

我对山西师大的感情就在这点点滴滴中积累、沉淀,变得浓郁起来。我的硕士和博士都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但有人问我的毕业学校时,我始终都是不假思索地说出——山西师范大学。2001年,作为北京师范大学和英国伦敦大学培养的教育学博士,以优异的成绩毕业,特别是博士论文受到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很有希望获得百篇博士论文奖,但我的导师、全国首届十大师德标兵、全国劳动模范林崇德教授告诉我,因为我的师兄刚刚获得首届百篇博士论文奖,而心理学的很多老前辈的学生还没有获得这项奖励,他这次要我主动放弃。虽然我很想参加评选,但还是愉快地答应了老师的建议。按照常规,一般博士期间的研究成果发表论文时,第一作者单位应该是就读学校,我的博士论文在CSSCI以上刊物上发表了近20篇论文,其中SSCI两篇,((教育研究》两篇,《心理学报》一篇,全部以山西师大的名义发表,这样做主要是对山西师大多年培养我、支持我的回报。我的专业是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心理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被视为伪科学,“文化大革命”后才开始发展,很多著名大学如复旦大学、武汉大学、厦门大学、清华大学等最近几年才创办心理专业,同时,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心理问题逐渐增多,这些因素使得心理学专门人才严重短缺,心理学成为一门热门学科。由于割舍不下对师大的感情,博士毕业7年来,放弃了很多国内外著名大学和研究机构良好的研究条件,拒绝了不少大学特聘教授的优厚待遇,一直在这里默默地工作,为母校的发展尽自己一点微薄的力量。 

师大的培养为我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师大的情感化作我努力工作的动力。近几年来,我几乎没有节假日,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校的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每年工作量都在800课时以上,现有在读研究生40多名。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教学受到师生的一致好评,科研形成了一定的研究特色,管理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教育学科有了长足的发展。科学研究水平突出是一个学科带头人的必备条件,作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及校级重点学科基础心理学、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负责人,理应在科研方面做好表率。“十五”以来,主持国家级与省部级课题19项,出版专著5部,主编教材8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sychology,《心理学报》、《教育研究》、《中国教育学刊》、《心理科学》、《心理发展与教育》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青少年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和科学教育方面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作为中国内地唯一邀请的一位代表,出席了在英国举行的第十届世界思维科学大会,并作了大会发言。2007年,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的一次学术论坛上,英国剑桥大学的Bill Nicholl教授、德国慕尼黑大学的Heinz Neber教授、日本湘南工科大学的生能让二教授、北京师范大学的林崇德教授、华东师范大学的李其维教授和我6人做了大会报告。我报告的题目是《儿童青少年创造力的培养研究》,报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大家认可了我的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思路。在自己发展的同时,也为山西师大争得了一些荣誉,如实现了山西省CSSCI源刊物论文“零”的突破,入选山西省高等学校首批文科拔尖创新人才,实现了山西省教育学科国家重大课题的突破,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连续两次获山西省人文社科奖,入选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等。 

学科建设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志,拥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学科建设的关键。在老前辈卫灿金教授的带领下,课程与教学论专业被评为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并且创办了独立的研究机构——课程与教学研究所。2003年,学校任命我为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所长,自己感到压力很大,当时全校教育学科的博士只有1人,课程所有专职教师4人,除我之外,还有3名刚刚留校的教育硕士。师大地处临汾,教育学科的人才引进难度很大,为了实现教育学科的超常规发展,我给3;名教育硕士以及后来留校的每位硕士私下签订了协议,3年以后考不上博士自动离开,以此来督促青年教师继续学习深造。2004年,任教育学院院长,同样面临的问题是50多名教师中没有一位博士,并且科研氛围不浓,科研能力不强,科研成果不多,与全国同类学院相比差距较大。因此,启动了青年教师的博士工程,要求35岁以下的教师考取博士。教育学院的教师大部分是年轻的女教师,这一工程的实施难度很大,有一位老师与我开玩笑,女同志首先应该考虑家庭,要求年轻的女教师考博士不现实。但我认为,一个家庭需要家庭主妇,但一个学院如果都是家庭主妇,那么这个学院将无法发展。经过3年的努力,教育科学研究院(教师教育改革时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改为教育科学研究院)的10名教师全部是博士,教师教育学院(原教育学院)有10多名教师考取了博士,形成了青年教师考博的氛围,科研水平也明显提高。教育学科具有博士学位教师人数在短短几年内大幅度增加,科研氛围有了明显好转,科研水平不断提高,使我看到了教育学科的希望。 

学术交流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学科水平、扩大学科影响的重要途径,近几年来,举办学术会议、邀请专家讲学是我为学校发展做的一项重要工作。2004年,举办了第四届中国教师教育国际研讨会,此次研讨会由我校与北京师范大学、美国杨百翰大学联合举办,主题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与教师教育”,内容主要涉及美国基础教育改革、思维发展与心理教育。与会人员包括来自美国、英国、比利时、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著名专家20余人,国内各高校研究教师教育的专家50余人,重点中学的校长与国家级骨干教师130人左右,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司长管培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办公室主任葛振江、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等领导出席了开幕仪式。时任校长侯晋川代表校领导首先致欢迎辞。他指出,研讨会能够在我校召开是一件振奋人心的事情,希望研讨会能进一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祝大会圆满成功。随后,山西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卓玉和来自杨百翰大学的专家Dean AI Merkley、Robert Harden分别致了辞。同年,还主办了庆祝思维科学研究20周年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思维科学研究方面的专家70余人参加了会议。2005年,承办了山西省基础教育专家委员会会议。2007年,主办了全国首届中小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研讨会暨学思维活动课程教学观摩会,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校长、教师共120余名出席了会议。同年,主办了山西省心理学会第七次会员代表大会暨2007年学术年会。2008年,主办了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开题会暨第二届中小学生思维与创造力培养研讨会,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中山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学校的专家以及课题组的全体成员、实验学校的校长等50多人参加了会议。同时,5年内共邀请30多位专家讲学与指导。通过这些交流,有效促进了学科的发展。心理学专业和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研究生的数量不断增加,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心理学专业,我们只能招20余人,而达到国家分数线想来我校的学生有100多名。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我们和教育学院的党政领导共同研究,认真分析了国际国内教师教育改革的趋势以及我院存在的问题,结合我院的实际,提出了“厚基础、宽口径、重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了使这一模式具有可操作性,在教学计划中规定从二年级开始,每学期集中一段时间,由老师带领学生到中小学幼儿园去,集中进行实践。通过实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几年来,在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由我主持的公共心理学被评为山西省精品课程,心理学专业被评为山西省品牌专业。 

自从16岁来到师大,到现在将近30年,与师大建立的情感深厚,想要表达的太多太多。抚今追昔,感慨万千,如果说这几年还取得了一点成绩的话,那么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源自于学校的培养,得益于领导的关心和老师的支持。在50周年校庆即将来临之际,我要感谢培养我的母校,感谢历届的领导,感谢与我合作共事的教职员工,特别是教育科学研究院和教师教育学院的广大教师,没有你们的理解和支持,各项改革不可能顺利进行,教育学科也不可能在短短的几年内发展这么快。山西师大为我的发展提供了平台,我愿意为山西师大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祝师大的明天更加美好! 

作者简介: 

胡卫平生于1964年,山西省霍州市人,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山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拔尖创新人才,山西省重点建设学科课程与教学论学术带头人,北京师范大学与英国伦敦大学联合培养的教育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第十届、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课题:“课堂教学与中小学生创造力的发展与培养”的首席专家,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教育学会物理教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山西省教育学会副会长,山西省心理学会副理事长。主要研究领域为课程与教学论、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出版专著6部、教材4部,开发“学思维活动课程”8本。在International Journalof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in Science Educ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Psychology、《心理学报》、《教育研究》等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论文80余篇。曾获中国图书奖、国家图书奖提名奖、山西省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一等奖(第四届和第五届)、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g-国家和省部级奖励17项。完成或正在进行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19项,横向课题20项。学术兼职20余种,曾经到10多个省的近百所中小学讲学与指导,学思维活动课程的实验学校达100多所。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