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
 师大记忆 
 木铎金声 
 我与师大 
 校友来稿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回忆 Memory >> 木铎金声 >> 正文

见证数计学院的成长与壮大
2020-06-24 11:51 原存德  审核人:

1974年夏,乘着邓公复出和亲自抓教育的东风,我们一批20余人先后调来山西师院工作。

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由于当时的学生是从各行各业推荐上学的工农兵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所以很多部门都把我这个比学生大不了几岁的年轻人视为新入校的学生。正因如此,为我的工作和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党总支书记赵北耀同志向同学介绍我时,学生私下议论,为什么派一个学生给他们上课?教工食堂的张胖子师傅认定我是学生拒不卖饭给我;图书馆的王老师看着我借阅证上的相片,反复审视核对,疑心重重;医疗室的张医生责问我为什么拿教师医疗证;甚至传达室的卫师傅也要我到系里开证明才能拿走从上海寄给“原存德老师收”的资料。我简直是“寸步难行”!为了减少无谓的麻烦,我只得紧随着住我隔壁的郝柄行老师,请他为我作证排忧。

当时的数学系教职工仅20余人,学生也不足300人,学生都是按照各专业分配的指标推荐而来的。由于被推荐者只为能有一个晋身的机会而高兴,哪里还顾及什么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所以部分学生对数学一窍不通,甚至连初二数学中的“因式分解”都不会。说到教学,由于当时片面强调结合“三机一泵”(拖拉机、柴油机、电动机和水泵),学生几乎每学期都要下工厂见习一个月。至于所授的课程只有初等数学、解析几何、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初步,根本谈不上理论的深入和搞什么有价值的科研。

记得1974年冬季的一天,我给数学三班上解析几何时,突然发现王中青副院长(原山西省分管教育的副省长)坐在下面,我一时头脑发胀,浑身燥热,紧张得不知所措。课间休息时,王院长对我说:“小伙子,你的板书很潇洒,口才也不错。你能不能编一本更切合山西工厂实际的教材(当时所用教材为北京师院所编)?”我如实回答:“现行的教材我可以讲,但我编不出来。”

1977年底,在邓小平的主持下恢复了停止10年的高考,学制由原来的三年改为四年,课程设置和内容也基本上恢复了“文化大革命”前的状况。学生人数多了,教学工作量相对增加,原有的教师已不堪重负。出于教学工作的需要,系里从78届毕业生中选留了侯晋川、邸继征、刘平舟、张勤海、马尚才、张秀玲、郭爱桃等8人,以弥补教师的短缺。此后的15年中,每年都选留了部分优秀毕业生。针对教师因“文化大革命”学业荒废的现状,系里组织了各种形式的专业方向讨论会。通过研讨,大家取长补短,达到了共同的提高。另外,为了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系总支号召中老年教师发扬人梯精神,尽可能多代些课,为青年教师创造学习的机会,并希望大家利用与国内外相同研究方向者的关系,广泛联系,为青年教师外出进修和深造提供方便。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仅使临近“文化大革命”毕业的那些中年教师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提高了业务水平,而且外出深造的青年教师纷纷由国内外返校承担了教学任务并在科研上取得了惊人的成绩。例如,由侯晋川教授和美国、加拿大、斯洛文尼亚等国数学家共同创立的“算子代数上的保持问题”,这一数学分支就是国内领先、国际上有一定影响的研究领域。至此,数学系逐渐形成了一支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年龄结构合理,生机勃勃的教师队伍。

19845月,为了强化全校学生计算机知识的普及,学校抽调以孟繁星和杨占伟二同志为首的部分数学系教师成立了山西师范大学计算中心。后来,由于专业发展的需要,1996年计算中心又与数学系合并,组建了新的数学与计算机系,同时招收数学教育与计算机教育两个专业的学生。我被任命为首任系主任。

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学校科研成果奖励政策的出台,系里也制订了相应的教学与科研工作量的奖励办法。为了活跃科研气氛,提高师生的科研水平,系务委员会责成系学术委员会至少每年举办一次教师科研论文报告会和每月一次针对高年级学生的学术讲座。一系列的积极措施,使数计系的教学与科研面貌为之一新,多次受到校方的表扬和奖励。

1986年,为了促使科研水平再上一个台阶,在侯晋川教授的倡导和影响下,经学校研究决定,在数学系内附设应用数学研究所。根据教师队伍中学术力量的分布,确定了应用泛函、生态数学、概率统计、计算数学、代数中的计算理论、数学文化与数学教育等6个明确的研究方向。通过学术带头人侯晋川、原存德、史及民、邸继征、赵英、张国楚等老师的精心操持,各个专业方向开展了积极有效的科研活动,取得了令同行专家称赞的成果。

19895月,学校开始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通过逐级评审,1990年国务院批准了我校三个专业具备硕士学位授予权,其中就有数学系以侯晋川、吴诗咏、原存德、史及民为导师的应用数学硕士点。19922月,数学系开始以应用泛函、生态数学和概率统计三个专业方向招收硕士研究生。

由于全体同人的努力,在近15年的时间里,结合研究生的培养,数计系的教师不仅承担了国家级科研项目10项,省级科研项目数十项,而且,据不完全统计,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数学学报》、《数学年刊》、《应用数学学报》、《线性代数及应用》、《算子论杂志》、《逼近论及其应用》、《应用数学和力学》、《系统科学与数学》、《数学研究与评论》、《工程数学学报》、《生物数学学报》等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而且近百篇论文被世界最著名的科技论文检索系统《科学引文索引》(SCI)、《工程索引》(EI)、国际权威刊物《数学评论》(MR)及《法国数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等刊物所摘评。1995年底,数计系的应用数学学科被山西省科委评为省级重点学科。此后,我校被选为山西省唯一进入“数学领域科技论文影响力的核心区域”的大学。

为了提高教师的整体科研水平,吸取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数计系一方面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科研项目,争取筹集更多的科研经费,利用一切机会参加国内举办的专业讲习会、研讨班和学术交流会。另一方面,请国内外知名学者,例如葛力明教授、徐利治教授、严绍宗教授、陈文治教授、陈兰荪教授、陈晓曼教授、张文修教授等来校指导和讲学,并先后举办了“秦晋数学交流大会”、“全国数学群论研讨会”和“算子理论与算子代数”国际学术会议,大大提高了山西师大和数计学院的知名度。

基于高等师范的办学宗旨,为了培养合格的中学数学教师,强化与中学数学教育的密切联系,经系委会研究决定,特聘请任辛喜同志于1996年初创办了《数学报》。在报社全体同志的努力下,该报现已分别出版高三、高二、高一、初中和小学版,成为全省乃至全国中小学生和中学数学教师的良师益友。

2002年,为适应学校规模的迅速发展,学校决定改系为学院。于是数计系改名为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学院下设数学与应用数学系、信息与计算科学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应用数学研究所和计算机软件研究所。同时,有数学一级学科硕士点、计算机应用硕士点;数学课程与教学论、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两个硕士专业;数学学科教学论、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论两个教育硕士专业。

学院现有教师88人,其中教授16人(含博导3人)、副教授2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人,青年教师大都具有硕士学位。目前,以学术带头人侯晋川、张勤海二教授为核心的一批中青年教学科研骨干,正以前所未有的激情,把数计学院推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作者简介:

 原存德,生于1941年,山西省曲沃县人。教授,硕士生导师,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奖获得者。曾任山西师范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系主任,主要从事常微分方程应用(生态数学)方面的研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