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
 师大记忆 
 木铎金声 
 我与师大 
 校友来稿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回忆 Memory >> 木铎金声 >> 正文

春草萋萋母校情——写在母校五十华诞之际
2020-06-24 16:02 杨益民  审核人:

山西师范大学是我的母校,我曾在山西师范大学度过了4年难忘的时光,我是山西师范大学永远的学生。

1982年毕业至今,已经过去了1/4个世纪。25年过去了,但我却似乎从未离开过母校的怀抱,从未走出过母校的视线,从未离开过母校的哺育。因而,我在这25个春秋里,不断编织着眷恋母校的情结,不断加深着对母校的理解,不断品味着母校的真谛——教育的本质和意义。

从山西师大中文系的学生宿舍走向临汾一中的讲台,我与我的学生分享着母校的赐予;我在我的每一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能荡漾起感恩的情思——感激母校,感激老师,感激同学对我的熏陶,对我的教诲,对我的激励;我经常站在柔和的月光里,眺望着母校高大的楼群,品味着朦胧中更显苍翠而富有诗意的树木,凝视着饱含着智慧与期待的明亮的灯光,回味着曾经的难忘动人的故事。

1978年的秋季,伴随着金色的微风,品味着硕果的芳香,满怀着对知识的渴望,充盈着改变命运的喜悦,携带着瘦小的行李卷,迈进了熟悉而又陌生的山西师范大学,开始了在人生道路上的新的跋涉!

在这跋涉中,老师们、同学们给我以莫大的帮助,我在享受着一个圣洁的洗礼,我在经历着脱胎换骨般飞跃,我在实现着凤凰涅槃般的升华。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师范的要义,也是教师的标准,更是我的老师们用自己的行动阐释出的真理,用自己的心血凝铸成的无形的雕像,用自己的智慧谱写出的永恒的篇章。倪以还、闫宪康、蔡勉是、冯一健、黄竹三、陶本一、段登捷、张明健、余子谷、潘家懿等等,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当时的中文系是群英荟萃、贤达云集,他们个个怀瑾握瑜、玉蕴珠藏、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声名远播、德业双馨。他们是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楷模;他们是严谨治学、勤恳敬业的高标。从闫先生烟雾缭绕的课堂上我们感受着他的渊博与淡泊;从黄先生全身心投入的讲解中我们享受着古代戏曲的艺术魅力,思考着人生与社会的真谛;从冯先生自然流畅生动的语言里,我们品味着鲁迅的睿智、深刻、坚毅、高大,等等。在他们的教诲下,我们领略着中外文化的灿烂伟大,我们思考着关于教育的种种问题,我们也在为自己的人生做着设计和规划。能得到思想的自由和精神的强大,能为自己设计人生,能为自己的生命灌注意义,这是教育者的责任,也是我在母校获得的幸福。而这也正是20多年来我作为教师所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在尽心尽力履行着自己的责任,我在为我的学生获取幸福创造条件,提供帮助。我认为教育的意义在于激励和唤醒。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自我超越;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努力捍卫人的尊严。我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塑造学生高大的人格,这应该是教育的核心意义。而这也正是我的母校,我的师长给我的启迪,给我的使命。在完成这个使命的过程中,我不敢有丝毫的松懈,不敢有半点敷衍,因为教育关乎学生的一生,教育无法从头再来,教育的失误无法弥补。因此,我将一如既往,这是我向母校倾吐的心声,也是我做出的保证。

人贵立志,学贵有恒;业精于勤,行成于思。这是古圣先贤的训导,也是我的同学们用行动书写的格言,用成就构建起的精神家园,用不懈的追求演奏出的和谐而铿锵的乐章。与我隔床相望的张平潜心读书、勤奋写作的身影总使我暗自疑问,他哪里来的那么充沛的精力?他那么高的水平了咋还来上大学?他今天能成为全国著名的大作家那真是“天道酬勤”的生动诠释。与我同卧一床而居下铺的朱岩,那秀丽而有力的毛笔书法令我羡慕得手发痒,心发痒。而今他已超越了小有名气迈上了大有名气的康庄大道。崔莹玺啃美学、钻哲学的那股劲使我感到他那干瘦的身躯里骨头的坚硬,他那高度近视的镜片折射出的是深刻和远见。还有李理的沉稳,陈华梁的热情,郭爱民的豪爽,刘斌的聪睿,丰子胜既能对《二十四史》手不释卷旁若无人,又能在足球场叱咤风云所向无敌的气度,高芸香温柔宽厚而又坚韧执著的品格,等等,都是我学习的典范,都是我精神世界的宝贵财富,是我心灵家园里的常青树,是激励我在人生道路上风雨兼程的动力和路标。

学会感恩、见贤思齐、珍惜拥有、放大美好、平和宽容、绝不言弃。这是老师们对我的教诲,是同学们对我的感染,是母校赐予我的财富,是我追求的人生境界。

所以,当我获得每一点成绩时,我首先想到的就是我的老师、同学和母校。我感激他们给予我的点点滴滴,我期盼他们能分享我成绩的点点滴滴,我甘愿为他们奉献我的点点滴滴。

当文学院、研究生处2001年聘请我为硕士生导师、论文答辩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的时候,我备受鼓舞和感动。这是母校对我的信任与认可,也是对我的鞭策和另一种形式的培养,是我向母校如实汇报的机会,也是我回报母校、奉献母校的平台,因此,无论是给学生做报告,还是评审论文我都看做是自己回炉重铸的过程,满怀欣喜而又小心翼翼,唯恐有负于母校的厚望和学生们的期待。在这个过程里我更深刻地感受着教学相长的真谛。在每一个环节中我品味着奉献与索取的辩证意义,在此我要由衷感激卫灿金老师、王光龙老师以及齐峰、谢志礼、梁永平、张天曦、武永明、胡卫平、闫桂琴等校友对我的信任、支持和帮助。

母校不仅给了我发展的动力而且给了我发展的机遇。我要真切地祝愿母校能永远充满发展的活力和勃勃生机。大学的核心力量固然是大师,然而,大楼也不可或缺。愿母校在拥有众多大师的同时,也能拥有更多更好的大楼,以使大师们能拥有更好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从而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创造出更加骄人的成绩。

有一次与武海顺校长邂逅于万佳福超市,他带着诚挚的神情用平和的语气对我说:“咱们离得这么近,你要经常过来看一看,聊一聊啊!”质朴的话语里含着真情,也含着对学校发展的深谋远虑。因此,借这个机会我要再次回答:“一定。”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我永远也忘不了母校的恩情,我永远也走不出母校的视野,我永远也不会停止对母校的祝福!

母校,真诚祝您永远年轻!

作者简介:

杨益民,山西省临汾市人。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中文系,任教于临汾一中至今。现任临汾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民盟临汾市委主委、临汾市政协副主席、山西省政协委员、民盟山西省委常委。曾荣获山西省教学能手、山西省模范班主任、山西省学科带头人、山西省教科研先进个人、山西省课改先进个人、全国模范教师和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2007年被确定为省委联系的高级专家。

 

关闭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