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铎金声
 师大记忆 
 木铎金声 
 我与师大 
 校友来稿 
当前位置: 首页 Home >> 回忆 Memory >> 木铎金声 >> 正文

母校,我的精神和力量之源
2020-06-24 16:04 李立忠  审核人:

2007726日,母校校长武海顺、纪委书记杜立明来到我家,送来了母校对学子的关怀,带来了母校五十华诞庆典的喜讯,并邀我届时返校共襄盛典。对此,一直沐恩于母校的我顿时心情格外激动。我打开心中的记忆,轻轻地翻阅,静静地回味,30年来母校哺育我成长的点点滴滴一幕幕重现于我的脑海。

30年前,18岁的我第一次离开父母,走出大山,来到了我向往已久的高等学府——山西师范学院,成为化学系7802班的一员。

化学系英才荟萃,众星云集。爱生如子的曹志俊书记、治学严谨的许根元主任、学识渊博的延登林老师、才华出众的朱轼亭老师……在他们的精心培养下,我逐步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进一步加深了对教育和教师的理解。对我影响较深的是张晋虎、杜黎明、刘养清、王怀亮、董京生、姚贵、王成玉、原战勇等年轻教师,与我们一起学习,共同生活。学习上他们是师长,传道授业,答疑解惑;生活中他们是大哥哥、大姐姐,关心体贴,无微不至。他们积极上进、勇于拼搏的精神感染了我,激励着我,4年中我努力学习,刻苦钻研。我常常要求自己天不亮就起床,很晚才休息。我总觉得只有多学一点知识,心里才会踏实。在校的8个学期中,我有3个学期因病住院,其余的5个学期的考试成绩均获得了全系第一。

7802班是一个团结和谐的大家庭,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的友情。在超强度的学习过程中,无情的病魔侵蚀着我强健的肌体。在住院期间,得到了同学们的悉心照顾,他们在精神上给了我极大的鼓舞,在学习上给了我很大的帮助。是我的同学每天轮班陪侍,给我打水买饭,穿衣洗脸;每天送来课堂笔记,给我补课,帮我读书。我忍着病痛钻研课本,不让自己的学习慢下一步。出院的当天下午,在《分析化学》课程的期末考试中,我取得了全班唯一的一个满分。疾病多次复发,多次住院,每次住院都没有惊动我的父母,都是在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康复的。

作为校学生会秘书,我长时间住在校团委办公室。籍振芳、杨波、秦良玉、彭改凤、高国顺等老师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刻记在我的心中,他们言传身教,使我受益匪浅。在他们身上,我学到了师大人的精神,这种精神是独特的,提升了我的思想道德境界,让人得以终身享用;在他们身上,我得到了一种动力,这种动力是不竭的,始终催人奋进,让人不敢有丝毫懈怠;在他们身上,我获得了一种情怀,这种情怀是美丽的,给人一种高度、一种宽广、一种淡泊宁静、一种情感追求。

在师大,我结交了两位好友:杜立明、薛金辉。在母校4年中,杜立明与我同住一个宿舍,同用一个饭盆,共有一颗上进心,同样都是“学习狂”,全班学习前两名被我俩包揽。他长我10岁,教我为人之道,教我处世哲理,教我怎样面对困难和荣誉,教我怎样处理家庭与学习、工作的关系。在参加工作后的20多年来,薛金辉与我同住一座楼,同在一个办公室,工作中他是我的领导,生活上他是我的“勤务兵”。在我患病生活不能自理的情况下,家庭、工作中的许多事情都是他帮着干,我每次出差,都是他照顾我的生活起居,吃喝拉撒。

1994年,在吕梁高专,带病上课的我在超负荷的工作中,瘫倒在实验室里。此后,我头不能动,颈不能转,背不能直,腰不能弯,腿不能曲,步不能迈,站立坐卧极度困难,身体需用双拐来支撑,完全丧失了生活自理能力,不得不离开讲台。这段时间,我可以说是万念俱灰。在我情绪低落、意志消沉之时,“师大人”来到了我的身边,贾坚毅、刘子学、杜立明、李忠康等领导来了,班主任王怀亮老师来了,老同学、老校友们也来了,他们鼓励我,支持我,开导我,帮助我,给了我战胜疾病的勇气和信心,使我从颓丧的情绪中摆脱出来。我暗暗地对自己鼓劲,站起来,走出去,到课堂上去,在有限的时间里把党和人民给予我的知识还给党,还给人民。这次重返讲台,让我彻底而深刻地感悟到讲台对我的重要,它绝不亚于生命对人的意义。对于我,没有什么比能够站在讲台上最兴奋和最高兴的了。

只是,无情的病魔并没有止步,还在向我残疾的肢体肆虐地进攻。1998年,我的病情进一步恶化,必须进行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否则自己将会变成一具活着的“僵尸”。面对近10万元的高额手术费,我感到一筹莫展。此时,“师大人”出现了,校友高国顺组织了吕梁高专师生的捐款活动,老同学薛金辉奔波于市区有关单位筹集善款,校友杨荣撰写文章《教坛保尔李立忠》登载于《光明日报》头版头条,杜立明等母校领导到医院慰问我,老校友曹福成亲临病房送来了省教委的关怀和教育基金会的资助。我捧着这些沉甸甸的关爱,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是母校、是“师大人”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术后40天,我再一次回到了魂牵梦萦的讲台,也只有回到这块三尺讲台上,我觉得自己才能对得起母校,对得起师大人。

母校总是希望她的学子有出息,更优秀,学子们也乐于用优异的成绩来回报母校。我没有辜负母校对我的期望,更没有给母校丢脸。多年来,我与病魔进行了不屈的斗争,克服了重重困难,至今仍坚持在教学第一线。曾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山西省十大教育工作者标兵”、“山西省十大爱岗敬业模范”,荣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院校优秀教师奖”一等奖,我的事迹被载入由胡锦涛总书记作序的报告文学集《自强之歌》之中。

如果说,这一个个的荣誉和光环给了我精神世界莫大慰藉的话,唯一的缺憾就是近20年教龄的我仍是一名讲师。由于不能弯腰、低头,无法做实验、搞科研,甚至不能坐在凳子上进行职称外语考试,做一名副教授成为一种梦想,但母校让我的梦想变成了现实。2000年,全国劳模大会前夕,省人事厅高月梅副厅长对我讲,根据师大侯晋川校长的建议,我们考虑用特事特办的方式解决你的职称问题。当时我根本不认得侯校长呀,他怎么知道我的情况呢?估计是从劳模简介中得知的吧!之后,师大派专人到吕梁高专商量我的职称申报事宜。在论文答辩时,我患病卧床不起,当学校领导向评委会申请电话答辩时,得到的回答是:他的情况我们清楚,不用答辩了。这样的答复不仅让学校领导感到意外,我也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两年后同学聚会时我才知道,我的职称评定一直是在母校武海顺校长操办下完成的。

母校是我的大后方,每当我遇到困难时,“师大人”总会一次又一次地出现在我的面前;当我返回母校时,“师大人”又给了我一个又一个的感动。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应邀返校做事迹报告。我走上主席台时,母校师生自发起立鼓掌,经久不息。报告中,会场中一改会前的热烈、激情,反倒弥漫着一片静穆、凝重的气氛,并伴随着低低的啜泣声。这样的场景给我带来了心灵的震撼,我有满肚子的感动却一句也说不出来。我呆了,头脑里一片空白。于是,急中生智,拿起演讲稿读了起来。当我察觉到报告中漏掉了一部分内容不得不补充时,迎来的不是嘘声而是掌声。我走出会场,只见道路两旁站满了欢送的人群,这是我有生以来所受到的最高礼遇。报告结束后,母校几位老教授找到组织部部长姚贵老师,要求捐款资助我的儿子完成大学学业。在外地出差的倪生唐书记指派姚老师将4000元钱送到我的手中,并一再叮嘱:“孩子上大学了,这是母校的一点心意。记住,这不是给你的演讲费啊!”

在我的家中,每年都要迎来两批贵客,一批是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另一批是山西师大的领导,他们给我带来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带来了母亲般的呵护;在我的床头,放着两件珍贵的物品,一件是全国劳模奖章,另一件是山西师大校徽,我在闲暇之时总要拿来看看,它激励着我,给予我力量;在我的心中,珍藏着两个美好的记忆,一个是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亲切握手的场景,另一个是与母校老师、校友在一起的时光。每当我外出开会、做报告,我总要把镶嵌有山西师大校徽的领带夹戴在胸前。我永远不会忘记,我是“师大人”。

作者简介:

李立忠,生于1960年,河北武安人,中共党员,吕梁高专副教授。1982年毕业于山西师范学院化学系。曾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自强模范、山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十大教育工作者标兵、十大爱岗敬业模范,曾宪梓教育基金一等奖获得者。曾受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的亲切接见。

 

关闭窗口